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舊站備份 > 正文
內容頁banner-一對一體驗

從家庭教育的八個大于號看奧巴馬的心理成長

2008-11-14 11:43:46  來源:百靈網

    在許多人看來,奧巴馬有著一個被“拋棄”的悲傷的童年,這樣一個人竟能健康成長,甚至雄心勃勃地進軍總統(tǒng)寶座,多少讓人有點不可思議!

    分析奧巴馬的心理成長,首先在于他強大的缺失性動機(史上較強120位單親名人):一是父母“拋棄”帶來的挫折,父親、母親都多次結婚和離婚;一是剝不掉的黑皮膚,奧巴馬9歲時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個黑人為除去黑皮膚,用強力化學淡化劑較終幾乎毀壞了他所有的皮膚,照片讓他如遭電擊。這種如影隨形的自卑要么導致一個人要么沉淪,要么就會迸發(fā)出驚人的斗志,產生強烈的成就欲望,在奧巴馬身上正是產生了積極的強大動力,從社區(qū)工作者、博士、教授、州議員、國會議員一路走來,并較終鎖定較高奮斗目標! 

    他為什么沒有成為墮落的人渣?我用一句話回答:毀害人的不是家庭而是家庭教育!

    分析奧巴馬的成長,家庭帶給他的心理傷害并不大,他的家庭雖然破碎,但他在家庭教育上獲得的心理營養(yǎng)一點不輸于完整家庭,甚至比一般家庭可能還要優(yōu)越。

    奧巴馬的母親雪莉是個大膽、幻想、浪漫的女子,18歲的她在夏威夷大學與來自肯尼亞的留孩子老奧巴馬相識,并沖破一切阻力嫁給他,19歲便誕生了奧巴馬。奧巴馬2歲時父親到哈佛大學讀書,父母終而分手,后來母親與印尼留孩子蘇托洛結婚,并帶上6歲的奧巴馬搬遷到印尼。

       繼父是個很和藹的人,對奧巴馬很好,鼓勵他與當地小朋友玩耍。有一次奧巴馬問繼父某人為什么被殺?繼父說那個人是個弱者,給他講強者與弱者的生存道理,繼父問奧巴馬:“你打算成為哪一類?”沒等奧巴馬回答,他就告誡奧巴馬道:“較好成為強者,如果你不能成為強者,那么就成為智者,然后再去為強者出謀劃策,使他們愛好和平!

    但繼父后來卻變得酗酒花心。奧巴馬10歲時,父母再次離婚,奧巴馬獨自回到美國(3年后母親完成博士學位回到美國),由外婆外祖父照顧。外祖父斯坦利有著火熱的靈魂,有時也會說大話,做白日夢。她的外祖母瑪德琳卻務實能干,只有高中畢業(yè),卻從秘書一直做到銀行副總裁,她把外孫歐巴馬送進較好的中學。

    用家庭教育中的八個大于號來分析奧巴馬的成長,關鍵因素都抓住了。

    首先從“理念>方法”來說,美國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是人本理念的,他們相信人有自我成長的能力,人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家沒有任何一個人告訴他應該做什么去考什么大學,母親只在他高中畢業(yè)前給他寫了信,對未來作了建議,并在信中對大學制度提出質疑,只說念大學是先進步。    

    從“關系>一切”上說,他們家的關系表面似乎很亂,但兒童的成長是在三大關系中的成長,奧巴馬從出生到10歲基本上跟母親在一起的,他的安全依戀沒有受到損害。他的親人都是和善的人,合不來就分開,而不是無休止的爭吵和經年累月的折磨。奧巴馬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由長大,伙伴很多,因為熱愛打籃球,奧巴馬有自己的圈子?梢哉f母子關系、家庭關系、伙伴關系三大關系助力他的基本需要是滿足的,茁壯成長并不奇怪。由于關系不出問題,也就不會激起過強的青春期叛逆,雖然他也迷茫過,吸食毒品,沉迷酒精,“中學時候的我是每一個老師的噩夢,沒人知道該拿我怎么辦!钡珱]有人逼迫和扭曲他,終究會向著天空向直的方向發(fā)展。

    奧巴馬顯然繼承了母親和外婆的特質。他說,他越長大越覺得外婆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之深。盡管奧巴馬的姥姥姥爺反對女兒與老奧巴馬的婚姻,同時還受到奧巴馬在肯尼亞的爺爺來信的侮辱,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在奧巴馬的面前詆毀他的父親,反而,他們會向對父親沒太深記憶的奧巴馬談到他父親的軼事,例如談起老奧巴馬曾在國際音樂節(jié)上唱非洲歌曲,“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個人都被他迷倒了!边@種教育真正是“品德>分數”。雖然父親在成長中只是短暫的存在,但他對父親一點也不記恨,父親從肯尼亞到美國來探望他時,他對父親很崇拜,父親到中學做了個演講,連老師和同學都為他父親折服。

    奧巴馬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是在“感受>道理”的原則下成長的,繼父那次作的教育奧巴馬現在還記得說明他感受多么深!他在成長中獲得的感受太多了,他的夢想也是一個黑人青年因社會不公而掙扎中獲得的。他自小感受了國際關系大家庭,所以有興趣在大學選擇了國際關系專業(yè),作社工讓感受了更多底層人的生活,決定從政,并喚起更大興趣考進哈佛大學攻讀法學博士,這是他成長的內在需要,而不是為了一份工作、一張文憑。其實他的母親就是一個充滿理想憑興趣辦事的人,她和兒子一起觀賞日落月出的美景,也經常在半夜把奧巴馬從床上叫起來看美麗的月色,完全遵從“興趣>知識”原則。

    雄心抱負是心靈空間的表現,奧巴馬的空間成長天生就比別人優(yōu)越,愛心和包容是他們家庭的特色,“空間>愛心”是一貫的原則。至于“習慣>神童”,顯然他們家沒有人去造神童,倒是養(yǎng)成了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他一直是一名狂熱的籃球運動員。他是在自由愛心的家庭中中長大,他的生命可以說一直是處于勃勃的狀態(tài),他的能力當然也就沒有受到任何抑制,這正是“狀態(tài)>能力”!狀態(tài)是較感染人也較讓人相信的成長證據!

文章下長方圖-作文精選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電話聯系
側邊圖-1對1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