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fù)習診斷
一、閱讀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6分)
留存工業(yè)文明的記憶
②1990年,我住在黃浦江與蘇州河交界口的一家賓館,左可俯瞰尚未開發(fā)的浦東,右可欣賞浦西外灘那排上海地標性的萬國建筑群。上海的歷史告訴我,這江岸水畔的許多老工廠、老倉庫是這座名城的歷史記憶,它們都還在,保留也大都完整。在這座城市重新發(fā)展的時代,我們這些專業(yè)人士應(yīng)該告訴人們在發(fā)展與保存之間,如何找到更好的平衡點,保留住城市的歷史記憶。
③對于環(huán)境與建筑的保護,我們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認為有高度歷史的或文化價值的部分,而對于那些歷史不算久遠,或者根本就不被認為有特殊意義的環(huán)境與建筑,對于那些相對只是綠葉角色的城市建筑環(huán)境都非常漠視。我們雖然可以拆掉這些舊工業(yè)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樓,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子孫就要開始批評我們曾經(jīng)的魯莽了,□我們要世代居住的這座城市已經(jīng)失去了一段記憶,而那是上世紀中國城市較驕傲的工業(yè)文明具象的記憶。所以我認為應(yīng)該保護她,盡可能留下她美麗或者被人認為不很美麗的有形的載體。
④我的行動是,選擇租用其中一棟建于1933年中期的磚木結(jié)構(gòu)老糧倉和一座1923年建成的美國通用電氣老工廠,作為設(shè)計對象。
⑤老糧倉周圍的環(huán)境雜亂不堪。門前是水果批發(fā)攤位。東邊是垃圾碼頭,半開放的小廚房到處都是。我想做的是一切還原,把加建在上面的附屬物一一剝離,才能顯示她的美麗,顯示原先建造時她的風采。
⑥具有儲藏功能的老糧倉,原有的磚木結(jié)構(gòu)空間是灰暗的。為了把它改造成建筑設(shè)計事務(wù)所,我們便大開天窗,引入自然光線,讓空間變得明亮起來,再間隔成一個個非常個人化的空間,突出現(xiàn)代感,從而實現(xiàn)了一個建筑設(shè)計事務(wù)所的使用功能。為了防止破壞歷史空間的原相,整個倉庫里沒有用一滴油漆,用來修復(fù)的建筑材料也都是從一些拆遷的地方買來的。今天,她果然美妙無比地站在了蘇州河畔。
⑦對于這座老電廠,我決定采取原相封凍法,將珍貴和有趣的痕跡原樣保留下來。我認為那是較好的設(shè)計,那是時間的設(shè)計,是歷史的設(shè)計。這座老工廠,長200公尺,寬15.5公尺,高14公尺,其間沒有任何柱子或間隔,末端直抵黃浦江岸。老電廠的附屬碼頭,曾經(jīng)是一座貨輪可以直接開進來裝卸貨物的船塢式工場,次第建造的大大小小形態(tài)不同的建筑與空間,更是我們這些向來就喜歡變化求異的創(chuàng)意設(shè)計人的較愛。
⑧中國許多城市中的舊產(chǎn)業(yè)建筑面臨著被拆的命運,人們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意識到資源的有限性。其實,那些產(chǎn)業(yè)建筑即便是結(jié)束了原有的功能壽命,它們的物質(zhì)壽命依然長久。寬廣、開闊、自由度高的空間,完全可以經(jīng)得起使用功能的多次變更;有歷史記憶的空間,因為差異會變得更加豐富且有趣味,也就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⑨隨著老糧倉改造的完成以及設(shè)計事務(wù)所的遷入,一批藝術(shù)家陸續(xù)來到蘇州河畔,租下了大大小小的倉庫,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蘇州河兩岸有畫家、建筑師、設(shè)計師、廣告人、影像藝術(shù)家等工作室一百多個,聚集了一千多位藝術(shù)工作者。
⑩我一直希望優(yōu)秀設(shè)計人才能聚集在一起,相互觀摩,相互激勵,打造出屬于這座城市的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文化;更希望保存好這座城市工業(yè)文明的記憶,如果我們這一代人做不好,也將努力幫助下一代的年輕人做好它。
1、(2分)第③段中“有形的載體”指的是
2、(1分)第③段空格中應(yīng)選填的一項是………………………………………(
A、既然
理由:
3、(3分)下列舉老糧倉例子的用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B
C
D
4、(4分)從全文看,第②段劃線句中“更好的平衡點”是指什么?
5、(4分)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這座城市工業(yè)文明的記憶,你對此有和評價?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6—12題。(21分)
你在大霧里得意忘形
鐵 凝
①那時在冀中鄉(xiāng)村,我常在清晨無邊的大地上常看霧的飄游、霧的散落?挫F是怎樣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凍土,看由霧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樣濕潤著農(nóng)家的墻頭和人的衣著面頰。霧使簇簇枯草開放著簇簇霜花,只在霧落時橘黃的太陽才從將盡的霧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瓏剔透起來,于是不論你正做著什么,都會情不自禁地感謝你擁有這樣一個好的早晨。
、诤髞砦以谛逻w入的這座城市度過了先進個冬天。這是一個多霧的冬天,在城市的霧里,我再也看不見霧中的草垛、墻頭,再也想不到霧散后大地會是怎樣一派玲瓏剔透。城市有了霧,會即刻不知所措起來。路燈不知所措起來,天早該大亮了,燈還大開著;車輛不知所措起來,它們不再是往日里神氣活現(xiàn)的煞有介事,大車、小車不分檔次,都變成了蠕動,城市的節(jié)奏便因此而減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來,早晨上班不知該乘車還是該走路,此時的乘車大約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個大霧的早晨,我要從這個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選擇了一條僻靜的小巷一步步走著,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遠的清楚。一切嘈雜和一切注視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內(nèi)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氣派。
④為何不作些騰云駕霧的想象呢?假如沒有在霧中的行走,我便無法體味人何以能駕馭無形的霧。一個“駕”字包含了人類那么多的勇氣和主動,那么多的浪漫和瀟灑。原來霧不只染白了草垛、凍土,不只染濕了衣著肌膚,霧還能被你步履輕松地駕馭,這時你駕馭的又何止是霧?你分明在駕馭著霧里的一個城市,霧里的一個世界。
、轂楹尾蛔餍┖诎捉惶娴膶Ρ饶?黑色也能阻隔嘈雜和注視,但黑夜同時也阻隔了你注視你自己。只有大霧之中你才能夠在看不見一切的同時,清晰無比地看見你的本身。你那被霧染著的發(fā)梢和圍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溫暖的哈氣。
、抻谑這阻隔、這駕馭、這單對自己的注視就演變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暫時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間訓(xùn)誡,你不得不暫時忘掉臉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⑦我開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個老太太趕集:腳尖向外一撇,腳跟狠狠著地,臀部撅起來;再走他一個老頭趕路:雙膝一彎,兩手一背——老頭走路兩條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個小姑娘上學:單用一只腳著地轉(zhuǎn)著圈兒地走;走他一個秧歌步:胳膊擺起來和肩一樣平,進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著“嗆嗆嗆,七嗆七……”;走個跋山涉水,走個時裝表演,走個青衣花旦,再走一個肚子疼。推車的,挑擔的、背筐的、閑逛的。都走一遍還走什么?何不走個小瘋子?較后我決定走個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魯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劉伶吧……原來醉著走才較較飄逸,這富有韌性的飄逸使我終于感動了我自己。
⑧我在大霧里醉著走,直到突然碰見迎面而來的一個姑娘——你,原來你也正踉蹌著自己。你是醉著自己,還是瘋著自己?感謝大霧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備,感謝大霧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霧里你我近在咫尺才發(fā)現(xiàn)彼此,這突然的發(fā)現(xiàn)使你我無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濕潤都朦朧,宛如你與我共享著一個久遠的默契。從你的笑容里我看見了我,從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見了你。剎那間你和我就同時消失在霧里。
、岙敶箪F終于散盡,城市又露出了她本來的面容。路燈熄了,車輛撒起了歡兒,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隊。我也該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態(tài),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樣,“正確”地走著奔向我的目的地。
、獾箪F里的我和大霧里的你卻給我留下了永遠的懷念,也許我們終生不會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視霧中一個突然的非常的我,一個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視這樣的相遇,或許在于它的毫無意義。
、先欢饬x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義?人生又能有幾回忘形的得意?
⑿你不妨在大霧時分得意一回吧,大霧不只會讓你悠然地欣賞屋檐、凍土和草垛,大霧其實會將你挾裹進來與它融為一體。當你忘形地駕著大霧沖我踉蹌而來,大霧里的我會給你較清晰的祝福。
6、(2分)第①段中畫線句運用疊詞的表達效果是
7、(3分)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
8、第⑥段中畫線短語的順序為什么這樣安排?
9、第⑦段對“我”步態(tài)的描述富于變化,從語言表達的角度作賞析。
10、(3分)第⑩段中畫線句的含義是
11、(4分)下列對標題“你在大霧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 )( C )
A
B
C
D
E
12、(3分)結(jié)合作者在霧中的感悟,簡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對朱自清的意義。
(三)默寫。(5分)【任選5空,超過5空,按前5空評分】
13、(1)
(四)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真州絕句
王士禛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直,
清人評曰:“第四句乃此詩精彩佳妙所在,為一篇之主,前三句湊泊成趣,為一篇之客,此詩請客之法也。但主客須要照應(yīng)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氣呵成,如天造地設(shè),所謂運斤成風,欲求斧鑿之痕,了不可得。”
14、(2分)詩歌的第四句描寫了
15、(3分)這首詩融情于景,蘊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
16、(3分)清人稱道這首詩主客“照應(yīng)相配”。結(jié)合全詩,談?wù)勀銓Υ苏f的理解。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8分)
嗚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潤,多歷年所,遂魁然獨出其奇于人間。而彼榆櫟之屬,拳曲臃腫,無故而離立于其旁,何為也哉
17、(4分)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2)大數(shù)十圍,類自為一樹(
(3)而其托本也大(
(4)而彼榆櫟之屬,拳曲臃腫(
18、(2分)下列加點詞與“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 )( D )
A
C
E
19、(2分)下列加點詞與“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
A
C
20、(6分)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則更大矣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屬地
21、(4分)本文的寓意一是:
(六)閱讀下文,完成22—26題。(12分)
①余少好讀司馬子長書,見其感慨激烈、憤郁不平之氣,勃勃不能自抑。以為君子之外世,輕重之衡,常在于我,決不當以地時之所遭,而身與之遷徙上下。設(shè)不幸而處其窮,則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閭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動于眉眥之間哉?蓋孔子亟美顏淵,而責子路之慍見,古之難其人久矣。
②已而觀陶子之集,則其平淡沖和,瀟灑脫落,悠然勢分之外,非獨不困于窮,而直以窮為娛。百世之下,諷詠其詞,融融然塵渣俗垢與之俱化。信乎古之善處窮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進于孔氏之門。而世之論者,徒以元熙①易代之間,謂為大節(jié),而不究其安命樂天之實。夫窮苦迫于外,饑寒憯于膚,而性情不撓,則于晉、宋間,真如蚍蜉聚散耳。
③昔虞伯生②慕陶,而并諸邵子之間。予不敢望于邵而獨喜陶也,予又今之窮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注】①元熙:東晉較后一個皇帝恭帝年號。②虞伯生:元朝文學家。邵子:邵雍,北宋理學家。
22、(1分)高中課文《論語七則》中,孔子責備“子路之慍”的原句是“
23、(2分)第①段中作者認為“君子之處世“應(yīng)做到
24、(3分)對第②段中“融融然塵渣俗垢與之俱化”理解正確的一項…………(
A
B
C
D
25、(3分)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選擇一組對比,分析其作用。
26、(3分)概述作者將自己的居室命名為“陶庵”的原因。
作 者 仰 慕 陶 淵 明 安 命 樂 天 的 人 生 態(tài) 度, 自 己 當 時 處 在 失 意困頓之中。
二
27、根據(jù)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幾個年輕的營養(yǎng)師曾經(jīng)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業(yè)有成。兩年前他們回到家鄉(xiāng),承包魚池、樹林、和農(nóng)田,還開了網(wǎng)上店鋪,介紹產(chǎn)品的營養(yǎng)價值,展示勞作的情景,產(chǎn)品。較近,他們又想邀請顧客來參觀自家的魚塘樹林。
【翻譯】
樟樹灘離衢州有二十里,因為岸邊有很很多粗大的樟樹,所以用樟樹來命名水灘。我在二月初十的晚上乘船停泊在樟樹灘,想要登上岸去看看,恰好天下大雨道路泥濘不能行走。不久雨停了,月亮朦朦朧朧好像升起來了,談?wù)劦脑普诒瘟嗽铝,我和同船的六七個人,喊來隨從拿著火把一起前往。那里的居民圍繞著樹干砌墻,枝葉茂盛紛紛垂到墻外我們走進門先看大樹,大樟樹有幾丈高,四面有很多樹枝橫長斜長著,我們手牽著手環(huán)繞合抱這棵樹,總共六人才能合抱,再上去一二尺樹圍就更大了,它的枝干披散著顯示出十分古樸,常常出人意外。樹干的頂上很平坦,可以依次坐十多個人,沒有梯子不能夠上去。拿著火把照著大樹,只見大樹枝干纏繞,盤旋屈曲,蜿蜒爬行相爭相奪,像群龍互相爭斗。延伸到墻外的樹枝都成了樹干,彎彎曲曲地垂到地。樹的北面一根枝干更加奇特,筆直地插進土里,有十圍這么粗,好像是自成一樹,不屬于樹干的旁枝。然而它的花紋和線條都形成龍的形狀,騰云駕霧回旋,就好像龍飛升到天上。從墻內(nèi)看,原來是樹干的旁枝,好像彩虹垂到地面,首尾都看不見,深不可測。那里的居民認為是神,建造了祠堂來祭祀它。
【翻譯】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閱讀司馬子長的《史記》,看見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憤激、憤恨抑郁不平之氣,這種情感很激烈不能抑制。認為君子處在這個世上,對于事物加以權(quán)衡的標準、尺度,常常在與自己的個人情感,決不會因為一地一時的遭遇而改變,而自己隨著自己處境的變化而改變。假設(shè)遇到不幸而處境困窘,那么用來使其心志平靜,使他的性情得到愉悅,也一定有其中的道理。至于像那些道德修養(yǎng)不高的閭巷小人,一旦他的心意不快樂,(或:一旦不符合他的心意),悲傷哀怨憔悴的神情表現(xiàn)在眉目之間,這大概就是孔子贊美顏淵,而責備子路的惱怒,我看古代能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的人是很困難的。
不久前我看了陶潛的書集,書中表現(xiàn)出淡薄平和,瀟灑自然,閑適地處在權(quán)勢地位之外,不只是不被困窘所困擾,而只是把困窘當作一種娛樂。
余少好讀司馬子長書[1],見其感慨激烈、憤郁不平之氣,勃勃不能自抑[2]。以為君子之外世,輕重之衡[3],常在于我,決不當以地時之所遭,而身與之遷徙上下[4]。設(shè)不幸而處其窮[5],則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閭巷小夫[6],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動于眉眥之間哉?蓋孔子亟美顏淵[7],而責子路之慍見[8],古之難其人久矣[9]。
已而觀陶子之集[10],則其平淡沖和,瀟灑脫落[11],悠然勢分之外[12],非獨不困于窮,而直以窮為娛。百世之下,諷詠其詞,融融然塵查俗垢與之俱化[13]。信乎古之善處窮者也。推陶子之道[14],可以進于孔氏之門。而世之論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間[15],謂為大節(jié)[16],而不究其安命樂天之實[17]。夫窮苦迫于外,饑寒憯于膚[18],而性情不撓,則于晉、宋間,真如蚍蜉聚散耳[19]。昔虞伯生慕陶[20],而并諸邵子之間[21]。予不敢望于邵而獨喜陶也,予又今之窮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1]司馬長子:即司馬遷(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繼承父親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因替不得已降匈奴的漢將李陵辯護,而受宮刑之辱。從此發(fā)憤著書,完成《史記》一百三十篇,為我國先進部紀傳體通史,其中多有抑郁不平之氣,后人認為是他個人遭際的反映。
[2]勃勃:興盛的樣子。
[3]輕重之衡:指對于事物加以權(quán)衡的標準、尺度。
[4]遷徙:變化,改易。
[5]設(shè):假設(shè)。處其窮:指陷入困難的境地。
[6]閭巷小夫:指道德修養(yǎng)不高的一般平民。
[7]孔子: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開創(chuàng)儒家學派,對后世影響極大。其言論事跡主要見于他的弟子或再傳弟子所編輯的《論語》一書。亟(qì):屢次。美:贊賞。顏淵:即顏回,是孔子得意的孩子,孔子常常稱賞其品質(zhì)。如《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發(fā)以,回也不愚。”《論語·雍也》:“孔子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始,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8]子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時魯國人,為人好勇。慍(yùn):怒,怨恨。“慍見”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大意是:孔子在陳國斷絕了糧食,跟隨的人都餓病了,爬不起來。子路怨恨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嗎?”孔子回答說:“君子雖窮,還是堅持著,小人一窮就無所不為了。”對子路的行為加以責備。
[9]難其人:認為能做一個“平其心志,恰其性情”的人是困難的。
[10]陶子:即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晉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曾為州祭酒,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后為彭澤令,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棄官隱居,后人稱靖節(jié)先生。他以寫田園詩,有自然樸素之美。有《陶淵明集》!稌x書》《宋書》均有傳。
[11]脫落:疏闊,灑脫!读簳·處士傳·何點》:“心游物表,不滯近跡;脫落形骸,寄之遠理。”
[12]勢分(fèn):權(quán)勢、地位。
[13]融融然:和樂的樣子。塵查(zh。┧坠福褐腹(jié)俗間的塵土污垢。查同渣,即渣滓。
[14]推:發(fā)揚光大。
[15]元熙:東晉較末一個皇帝晉恭帝的年號(419—420)。易代:指宋武帝劉裕滅亡晉朝并取而代之,建立劉宋王朝。
[16]大節(jié):指陶淵明忠于司馬氏的東晉王朝,不肯做劉宋王朝的官員!端螘·陶潛傳》云:“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fù)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fù)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
[17]安命樂天:即樂天知命,指樂從天道的安排,安守命運的分限。語出《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18]憯(cǎn)于膚:使身體受傷痛。
[19]蚍蜉(pí
[20]虞伯生:即元代學者虞集(1272—1348),字伯生,號道園,歷官國子助教、集賢修撰、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卒謚文靖。有《道園學古錄》五十卷!对贰酚袀。慕陶:仰慕崇敬陶淵明。據(jù)《元史》本傳,虞集“早歲與弟盤同辟書舍為二室,左室書陶淵明詩于壁,題曰陶庵;右室書邵堯夫詩,題曰邵庵。故世稱邵庵先生”。
[21]邵子:即邵雍(1011—1077),字堯夫,北宋哲學家。好《易》理,居洛陽三十年,名所居曰安樂窩。卒謚康節(jié),有《皇極經(jīng)世》《伊川擊壤集》。《宋史》有傳。
[22]扁:用如動詞,即題扁于室。
預(yù)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規(guī)劃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