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前兩天,筆者在快餐店里遇到這樣一件事。兩位中孩子,因為打折和套餐的優(yōu)惠券不能同時使用,就和店員爭執(zhí)起來,乃至情緒激動。
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從側面反映出很多中孩子的特征。遇到一點點不順利的事情就著急、怨憤,這是不少中孩子都有的問題。有的女生因為被同學打了,就性情大變,摔打東西,責怪父母。有的孩子初中時成績名列前茅,上了高中成績一直是中游水平,覺得沒面子,就輟學在家。因為入學失利而自暴自棄的例子也很多。
從這些現象來看,90后要注意加強挫折教育。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于被家長過分溺愛,忽視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導致缺乏心理預防能力。長大后,一旦遇到挫折,他們就難以承受,甚至出現過激反應。
“少年不可太順”。人的一生中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與坎坷。如果年輕時一帆風順,長大成人后便很可能失去應對挫折的膽識與能力。現在很多城市的孩子在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里成長,學校生活又比較單純。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應對挫折的能力可想而知。當他們離開父母的蔽護,獨自一人面對社會的時候,一旦遇到困難與挫折,往往就會不知所措,不能直面挫折。
挫折教育迫在眉睫,但又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家長對子女的愛護和關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幫助他們成長,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挫折教育。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不要完全包辦,而要試著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然后提供自己的建議。家長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來教育孩子如何戰(zhàn)勝挫折。
學校也要將抗挫折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規(guī)劃,組織相應的活動。比如,邀請成功人士來講自己的奮斗經歷,安排挫折,組織孩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我們不能讓他們成為溫室中的花朵,而要讓他們經歷風雨,成長為參天大樹。
孩子們也要正視自己的弱點,主動找苦吃,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yǎng)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同學們更要學會如何面對社會,面對困難。這樣,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之路才會走得更加輕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