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作為先進篇文章,我先要對小學的來龍去脈做一些名詞解釋:
小學背景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小學階段不允許進行選擇性診斷,所有孩子就近入學,但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平均,為了助力教學質量,又給予一些重點中學獨立招生的權利,再加上一些歷史原因,才會出現(xiàn)現(xiàn)在這種“八仙過海”的局面…這是一個較壞的時代,也是一個較好的時代,壞的是它讓很多家長和孩子備受煎熬,好的是它其實非常公平,因為一切都由實力決定!
1、小學入學的幾種方式(按時間順序排序):
【點招】:學校利用自己的自主招生名額招攬優(yōu)秀生源,這也是較好的入學方式,一般都可以進入所在校的實驗班學習。
一句話解釋:點招較關鍵的是要獲得目標校點招診斷的機會,基本有三種方法:從機構獲得,從獲得,自己現(xiàn)場或網上投簡歷獲得。(具體的情況稍后會在詳細說明)
【共建】:很多有實力或有背景的大單位會和一些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學校每年都會給這些單位的子女入學指標。入學成績上的要求會低于點招生。
一句話解釋:共建的競爭也很激烈,畢竟所謂“有實力或有背景”的單位是在太多了^_^
【特長】:指在科技、體育、文藝上表現(xiàn)突出的,獲得區(qū)教委認證資格的,可以通過特長被學校錄取。
一句話解釋:這條路也不太好走,因為學校每年特長生錄取情況變化很大,甚至個別學校將特長生的名額作為點招之用…
【推優(yōu)】:獲得推優(yōu)資格的孩子可以這種抽簽方式進入較好的學校。西城宣武合并之后,推優(yōu)比例較高,達到了30%,其他區(qū)縣都在10%~15%左右。
一句話解釋:影響推優(yōu)的條件主要是:品質稱號(市區(qū)三好,十佳、紅領巾獎之類),和五年級統(tǒng)測成績。另外就是各個學校的可推優(yōu)比例不同…
【派位】:先按學籍派,再按戶籍派,就近入學
2、三年級家長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
寒假時我有幸去聽了三年級負責人魏琦老師的幾次課,在和家長的聊天中,普遍會被問到幾個問題,我再解釋一下。
1)我家孩子在西城上學,入學時想上海淀學?梢詥?
跨區(qū)的問題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沒問題。只要孩子成績足夠好,被學校看上的話,都是可以辦跨區(qū)的,而且不用家長們操心,學校就會幫您辦妥一切,畢竟小學也是雙向選擇,學校對NH也是求賢若渴呀。但跨區(qū)只限于點招、共建、特長這三種自主招生的方式,想在推優(yōu)和派位中跨區(qū)就很難了。
2)三年級占坑有用嗎,學校會不會看孩子的忠誠度?
對的認識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必須明確一點:診斷基本只看六年級的幾次診斷成績,不存在忠誠度的問題,因為招到較好的生源才是學校較關心的。孩子就算從三年級開始上,六年級考的不好一切都是白費,所以現(xiàn)在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到提高成績上來。當然如果孩子特別想去人本或實驗的話,還是可以去占的,其他學校都可以在五升六的暑期在考慮。
3)孩子興趣廣泛,想培養(yǎng)孩子,通過特長生入學,不知有用嗎?
總體來說,特長生進入學校的幾率并不比點招和共建大,可以當做方法之一,但絕度不能押寶在這上,因為受各種因素影響很多,比如今年海淀某優(yōu)秀附中,去年招了很多黑管的特長生,弄得周邊黑管授課的生意風生水起,但今年一個都沒招,因為管樂團的人夠用了…另外就是個別學校把特長生的名額用于點招孩子,比如招生中明明寫著會招10個管樂,但實際也許只招了3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