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前提和基礎(chǔ)
學習成績下滑后,家長給孩子找個輔導班,短期內(nèi)學習成績得到改善,實際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礎(chǔ)知識,而學習方法在輔導班是學不到的(啟明按:實際上學而思旗下智康1對1是非常注重孩子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特別是初一年級,是方法教育的關(guān)鍵一年。孩子學習如蓋一棟樓,這棟樓先進層沒蓋好的話就會越蓋越歪。這好比孩子得了感冒,到了醫(yī)院醫(yī)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給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錢,打較好的藥,很快感冒好了,可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孩子的抵抗力沒有了。
不同的家庭教育養(yǎng)成不同的學習習慣;不同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不同的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習方法打下不同的基礎(chǔ)知識;不同的基礎(chǔ)知識決定不同的學習成績。
孩子診斷成績不好或下滑了,90%的家長指責孩子:指責自己的孩子學習不刻苦、指責孩子不好好學。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都是孩子的原因造成的,但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屬于學習習慣不好,而學習習慣不好與家長有直接關(guān)系。所以在家長的指責下我們親手把孩子推進兩個深淵:一個是苦學的深淵、一個是題海的深淵,你的孩子將永遠無法自拔、永世不得超生。在高考還有一個月的時候99%的高三孩子在做題,所以他們99%的高三孩子考不上清華、北大。
人的心態(tài)也會對人的行為的影響: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葡勞夫教授給他的孩子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個漆黑的屋子里,老師讓10個同學們手拉手從屋子的一頭走到另一頭。10個孩子按照老師的要求走了過去。走過去之后,老師打開燈,孩子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走過的是一條獨木橋,橋下挖了很深的一個坑,坑里面放滿了毒蛇!然后老師讓10個孩子們再走回來,結(jié)果只有三個孩子走回來。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每個孩子生下來都可以考北大、清華的,都具備走過去的能力;為什么若干年后只有三個孩子考上北大、清華了,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沒考上呢?不是孩子能力出問題了,而是心態(tài)有問題了。
(一)學習習慣劃分的三個層次:
1.小學到初二以前是不自覺階段
2.從初二到高二半自覺階段
3.高二以后為自覺階段
診斷同學們的學習習慣,放暑假了,家長上班了,臨走時對孩子說:“在家好好學習呀。”家長離開家門以后5分鐘以內(nèi)把功課扔到一邊去打游戲機了,這種孩子屬不自覺學習習慣。還有的孩子苦苦堅持40分鐘后,實在忍無可忍也去打游戲機了,這種孩子屬半自覺學習習慣。有的家長在回家后看見自己的孩子在打游戲機后開始罵孩子。其實有個相關(guān)人士講過這樣一句話叫做“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做錯事的孩子,只有做錯事的家長”。為什么要講這句話呢?家長下班回來你要看見你的孩子在玩游戲機,你千萬不要生氣,你應(yīng)該感到高興,恭喜你,你培養(yǎng)了一個誠實的孩子。你要是看見他在家里學習的話,那他一定是裝出來的。
(二)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的方法
1.處罰
處罰是什么意思呢,處罰就是打罵的意思,這招很管用。為什么這招管用呢?對一個初中的孩子說道理,他們比家長說得還深刻,給他們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都是腦袋管不住手腳的人,只有打罵是較管用的,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古人講,玉不琢,不成器。但家長在處罰時一定要注意五項基本原則,否則就是濫殺無辜了:
。1)處罰是更高級別懲罰。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家長說:“我的孩子已經(jīng)成了滾刀肉了。”為什么呢?他的孩子犯了一個很小的錯誤卻一直承受更高級別的刑罰。
。2)處罰的較高境界是愛自己的孩子。要愛自己的孩子,當家長準備動手的時候,要是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已經(jīng)哭了就不要再打罵了,點到為止,起到威懾力就可以了。
(3)處罰前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規(guī)矩。當周末家長看見孩子看電視時說:“你,寫功課去。”有很多孩子離開電視機時有兩個問題搞不清楚:先進個是為什么家長可以看而他不可以看;第二個問題是什么時候可以看電視。因為你的家里沒有規(guī)矩。
。4)就事論事的原則。犯了錯誤以后要就事論事,不要數(shù)罪并罰。
。5)立即處罰的原則。有的母親當孩子犯錯誤后心軟了,總是說:等你爸回來收拾你。
2.陪讀
。1)緊密式陪讀。
適于不自覺的、注意力長度低于10分鐘的初一以下的孩子。方法是孩子做功課,家長坐在孩子同桌,以免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現(xiàn)象。
(2)松散式陪讀。
適于注意力相對集中的孩子。方法是,每天晚上孩子寫功課時要求他把門打開,家長把電視機關(guān)掉,保持家里安靜。這扇門必須打開,有的家長說孩子房間的門用世界上優(yōu)先進的武器都打不開。有的孩子關(guān)著門,在自己的房間里一學就是兩個小時,你相信嗎?可能嗎?他們把門關(guān)上以后肯定發(fā)生了許多“見不得人的事”。一個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就是在關(guān)上門以后形成的。
3.表揚
表揚對孩子是一種激勵,但要注意不能濫用。
舉個例子,一個初一的孩子家長聽完賞識教育以后說:聽了賞識教育,我把我的孩子整整表揚了一年,也沒有把學習表揚上去。所以,表揚只對弱智和小孩子適用對于一個智商正常的初中生,家長濫用表揚的話,他們是很容易看出家長的陰謀詭計的。
4.監(jiān)督
學習計劃做好以后,家長要陪伴孩子做好監(jiān)督工作,請參照本博客文章《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就可以教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記住習慣的養(yǎng)成中先進個放棄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家長要堅持。!
單一的教育方法都會導致學習習慣的失敗。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女。只有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會有成效。不能只批評不表揚,也不能只表揚不監(jiān)督。
(三)三個學習過程的排列規(guī)律
(1)學校學習過程:主要完成:聽、讀、看、記
(2)家庭學習過程:放學后先進件事就是復習,復習永遠排在功課前面,不復習,不功課。
。3)周末把一周學習過程完成回顧,整理,對知識查缺補漏。
(四)四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學、查、改、納”
先進個過程:在學校學習主要是“學的環(huán)節(jié)”,記筆記就是一種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源自于學習習慣。孩子主要運用四個字“聽、讀、看、記”。家長注意看住孩子的課堂筆記。家長每天上班,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怎么樣呢?很簡單,回家用一分鐘時間把孩子的課堂筆記掃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注意孩子在聽老師講課時很難45分鐘保持高度集中。他們的課堂筆記是個大漏勺,每天回家后應(yīng)該完成對課堂筆記的整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