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現(xiàn)在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多樣,但是很多課堂仍然效率低下,老師與孩子的負擔很重,怎樣實現(xiàn)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每位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下面是智康1對1高考頻道小編提供的一些北京高中化學有效教學建議,希望給大家?guī)硪欢◣椭?/p>
1.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內(nèi)涵
1.1課堂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指有效率的教學。即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nèi)(時間、精力、努力)帶來的較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或者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學。
1.2化學課堂有效教學
1.2.1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內(nèi)涵
如上所述,有效教學是指有效率的教學。這是從大的角度來闡述的,具體到每個不同的學科,即學科的有效教學,除了具有有效教學的一般涵義,還應遵循該學科的特殊規(guī)律。因而,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我們可以定義為:師生在化學課堂上遵循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和化學學科教學活動的特殊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教學投入,獲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使孩子的化學素養(yǎng)盡可能發(fā)展和提高的教學。
1.2.2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特征
關于化學課堂有效性的特征,如果從傳統(tǒng)教學論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被理解為化學老師所上的一堂化學課中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內(nèi)容是否清晰、教學方式是否得當?shù)。但如果根?jù)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內(nèi)在涵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根本落腳點是孩子的學,而非教師的教,也就是說,孩子化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高才是衡量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標準。因此,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特征應該表現(xiàn)為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化學素養(yǎng),而化學素養(yǎng)我們又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化學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應用;二是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三是把化學的學習與自身的生活實際和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聯(lián)系起來。
2.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意義
2.1化學課堂的一些現(xiàn)狀
總的來看,化學的課堂存在以下幾個不容忽視的現(xiàn)狀:
先進,為了教而教,忽視孩子的學。課堂上有教無學,教學脫節(jié),教師唱獨角戲,照本宣科滿堂灌,教師把孩子的學置于腦后,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學不學得進,只是一味地教,為教而教,而不是為孩子的學而教。孩子在這種氛圍下,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往往僅于被動接受,學習的主動性受到極大的限制,學習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
第二,教學過分注重形式和過程,忽視雙基,缺乏系統(tǒng)和計劃;瘜W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教學的三維目標,一改傳統(tǒng)的單一模式,注重從多個維度來促進孩子的發(fā)展。這本是好事,但是由于許多老師對新課改的理念理解不夠透徹和深入,為了突出三維目標,片面強調(diào)形式和過程,不重知識的本質(zhì),教學改革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其特點是浮躁而不深刻,花哨而不樸實,張揚而不清新。這種課堂表面上很熱鬧、氣氛熱烈,但實際上缺乏實效,課堂效率低下。
第三,實驗探而不究,學習合而不作。新課改之前,對化學實驗的學習,一般是老師講實驗、孩子背實驗、診斷寫實驗這樣的三部曲;新課改之后,化學實驗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實驗探究能力。因此,在實驗課上,許多老師花大量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去做探究性實驗,減少了講授的時間。這樣做表面上有利于孩子探究能力的發(fā)展,但由于缺乏相應的引導,許多孩子的自主探究往往是探而不究,花上大量的時間去做探究,卻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備受推崇的一種學習方式,對發(fā)展孩子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現(xiàn)今的許多化學課堂,合作學習并沒能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果,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由于孩子之間合而不作,互相推諉。
以上這些現(xiàn)狀所導致的結(jié)果必然是化學課堂的低效,甚至無效。
2.2化學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意義
鑒于化學課堂的種種低效現(xiàn)狀,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師生更好地教與學,實施課堂的有效教學勢在必行。同時,由于化學是一門從西方引進的自然學科,在我國的發(fā)展時間短、基礎薄弱、化學教育質(zhì)量不高、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實施化學有效教學是改變這種現(xiàn)狀的重要舉措。而且,它對促進學校的學科建設、化學教師的自身發(fā)展和孩子化學素養(yǎng)的提高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3.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判斷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標準應該是孩子能否進行有效的化學學習、提高化學素養(yǎng)。余文森教授在其《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認為:效率、結(jié)果、體驗是衡量孩子有效學習的三個指標。[3]根據(jù)這三個指標,我們可以把化學課堂的有效教學規(guī)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化學學習效率的教學(讓孩子對化學知識學得多、學得快的教學);
二是增進化學學習結(jié)果的教學(讓孩子對化學知識學得深、學得透的教學);
三是化學學習體驗的教學(讓孩子愛學化學、樂學化學的教學)。
對應地,我們把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也分為三大類。
3.1提高化學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
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的教學,指的是讓孩子學得多、學得快的教學。我們都清楚,根據(jù)認知規(guī)律的特點,孩子的學習總是從易到難、由淺及深的,因此,提高化學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需要把握的共同特征就是要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具體的教學策略包括:
先進,化抽象為生動;瘜W學科中有許多專業(yè)性較強的概念,這些化學概念大多比較抽象、難懂,它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對于許多化學本質(zhì)的理解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這類化學概念的教學,將它們生動化、形象化是十分必然而又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描述“化學鍵”這個概念時,蘇教版的教材是這樣描述的:物質(zhì)中直接相鄰的原子或離子之間存在的強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學鍵。這句話中編者用盡可能簡短和精練的文字比較科學地向讀者介紹了什么是化學鍵,同時也點出了形成化學鍵的兩個條件:即“直接相鄰和強烈的相互作用”。但是,美國教材在對這個概念的表述在注重科學性的基礎上,還盡可能多的采用比較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描述和解釋。在介紹“化學鍵”這個概念時,它是這么說的:化學鍵可以看做是兩個原子為爭奪共用電子而進行的拔河比賽。在這句話中,編者摒棄了抽象、難懂的化學專業(yè)名詞,而把化學鍵的形成比喻成為爭奪共用電子而進行的拔河比賽,既點明了化學鍵的形成是兩個原子爭奪共用電子的結(jié)果,又顯得形象生動,更有利于于孩子的吸收和理解。因此,我們的化學老師在向孩子介紹“化學鍵”這個概念時,不妨可以參考此類例子,使用形象化的語言或者動作來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理解。
第二,加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瘜W反應是化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化學方程式則是將化學反應符號化,它是化學學科區(qū)別于其它學科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化學學科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體現(xiàn)。正確、規(guī)范的方程式的書寫對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但許多化學方程式的記憶和書寫往往成為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題。為了克服這個難題,教師在講授一個新化學方程式的時候,可以嘗試聯(lián)系以前學習過的相似的方程式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