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師說》寫作特點-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師說》作者韓愈,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反復論證,并輔之以感嘆句來加強說服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師說》寫作特點-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師說》寫作特點-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
1、下定義,作結(jié)論:
作者一開篇就以一個明確的定義確定了老師的職責,由這個定義出發(fā),由“解惑”說到“從師”,經(jīng)過一番推論,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jié)論。層層銜接,一氣貫通。
2、對比論證:
第二段運用三組對比: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擇師教子與其身,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經(jīng)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效果,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通過對比,作者批判了不從師的社會風尚,而作者的觀點也不言自明了。
3、引用論證,事例論證:
舉出古人從師的例子,引用孔圣人的話,進一步論證自己的觀點,也更增強了說服力。
寫法總述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反復論證,并輔之以感嘆句來加強說服力。例如第2段,首先用一個感嘆句緊承前一段,轉(zhuǎn)入對“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分析,然后從三方面作對比。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jié)果;次用對自己與對兒子的要求不同來對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為的自相矛盾;較后用“士大夫之族”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對比,批判士大夫的錯誤想法,指出這是“師道不復”的真正原因。從后果、行為、心理等方面逐層深入分析,筆鋒犀利。幾個感嘆句,均有加強感染力的作用。句式也有變化,“其皆出于此乎”,是用推測語氣作判斷;“吾未見其明也”是用肯定語氣作判斷;“其可怪也歟”,是用驚詫語氣作判斷。“同”中有“變”,感情一層比一層強烈。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師說》寫作特點-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zip |
《師說》寫作特點-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