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創(chuàng)新功課催熱代寫產業(yè)?或許并非你想象的那樣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落實,孩子們的寒假功課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手抄報、手工制作、親子體育、物理實驗等多項旨在全方位鍛煉孩子綜合素質的“創(chuàng)新功課”也流行起來。然而,學校對此類功課的“鐘情”也催生了一門新生意——“特殊功課代寫”。
對于這門“生意”的出現,有人認為是解救家長們的“救兵”,有人則認為緣于個別家長“不作為”,不愿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孩子互動、教導孩子。
創(chuàng)新功課催生新“產業(yè)”,但并非熱賣
近日,有媒體報道,隨著全國各地中小學寒假陸續(xù)收尾,很多孩子家長急于幫孩子完成一些創(chuàng)新功課,通過網絡尋找“功課代寫”服務。
記者登錄淘寶網先以“功課代寫”為關鍵字進行了商品搜索,網站顯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無法顯示“功課代寫”的相關商品。而搜索“手抄報”“手工功課”等關鍵字,仔細尋找,才可找到“手抄報代畫”“孩子手工制作半成品”等商品。
“優(yōu)秀啊!物美價廉,拯救了我的人生,現在小學入學小朋友字都不認識,寒假功課就要手抄報,這不為難我這樣的手殘家長嘛!”“孩子學校要求做手抄報,多虧商家犧牲了自己的周末幫我趕制,質量也好的沒話!孩子說她家是手抄報達人!”在這些功課代畫、代做的商品評價頁面,零星有幾條家長“感謝”的留言。
記者親自體驗,家長只需給商家說手抄報制作主題、孩子性別與年齡就可以在半天時間拿到手抄報半成品,之后只需要把文字填寫進去即可。
除了手抄報,手工制作功課在網絡上也有“代做服務”。寒假期間,很多老師將元宵節(jié)作為布置手工功課的重要“素材”,讓孩子自制燈籠。于是,商家們看上了這個“市場機遇”,推出了“親子功課燈籠半成品”,只需二三十元,就可以拿回精美的半成品。
然而記者發(fā)現,網上這類“代做服務”并沒有形成“熱賣之勢”,生意好的較多累計交易數十筆。價格方面,以“手抄報”為例,根據尺寸和要求不同,有不同的價位。在社交平臺“QQ聊天群”中,確實有大量“功課代寫群”存在。然而記者加入了數十個此類聊天群,群中均只有幾個聊天成員。
創(chuàng)新功課培養(yǎng)綜合能力,但并非強制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不少小學入學和小學確實會在寒暑假給孩子布置此類“創(chuàng)新功課”,但是多數學校并沒有制定很嚴格的完成標準,有的學校甚至都不要求必須完成。
南京一位張姓家長說,他小學入學的女兒每逢寒假,老師都會布置一些手工功課,但是整體比較簡單,而且并不是都要完成。“我身邊確實有個別家長為了省事,會找人幫孩子完成手工功課,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讓孩子動動手挺好的,這個東西又沒有固定答案,沒有必要為了完成得多好而去網上找人幫忙。”
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一年級班主任趙老師告訴記者,她昨天一直在班級里忙著布置教室,全部是用孩子們的手工功課裝點,各式各樣的年畫、彩燈,以及其他小手工。“手工功課并不是強制規(guī)定的,家長和孩子可以選擇完成。有的孩子感興趣、能力強,還會主動要求做三四個。”
談及這類寒假功課的意義,趙老師說,做手工并不是單純地開發(fā)動手能力,比如做年畫,就要結合美術、語文等相關知識,如果做得復雜一點的話,可能還要結合一點數學知識。“做手工既能開發(fā)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孩子活學活用平時課堂上所學的課本知識,這比以前單純地發(fā)卷子、做寒假功課本有意義多了。”
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在寒假給孩子布置了一件特別的“數學功課”,記者看到,四年級的孩子們需要完成一份“數學小報”,小報的內容是完成對《除法》單元的梳理。而孩子們的功課也從單純的題目,變成了現在花花綠綠的“報紙”。一位老師告訴記者,現今寒假功課都以更加靈活的形式出現,而且每科的功課量都控制在每天十分鐘就能完成。
創(chuàng)新功課應獲多方合力素質教育才能走遠
在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看來,手抄報、手工制作等功課,其出發(fā)點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是對傳統(tǒng)診斷教育的一個重要補充。“這種舉措本身是一種進步,值得點贊。但是手工功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很容易‘誤入歧途’。”王宗平補充說。
王宗平認為,對老師來說,他們大多是傳統(tǒng)診斷教育培養(yǎng)的,雖然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布置手工功課的時候還難以擺脫診斷教育的框框,以至于可能把標準定得太高,或者給這些手工功課劃定統(tǒng)一標準。
他建議,“手工功課不應有統(tǒng)一答案,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否則一旦標準過高或者有統(tǒng)一標準,家長們很容易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去網上找‘槍手’幫孩子完成功課以獲得老師的表揚。”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為,此類“創(chuàng)新功課”出現代寫現象,既有學校的原因,又有家庭的原因。對于學校來說,可能沒有對“孩子能否獨立完成”“需要家長多大程度配合”進行論證。對于家長來說,以弄虛作假的方式,應付學校布置的功課,會給孩子錯誤的示范。“當手工功課難度適中,確實對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有積極作用時,家長不愿意配合完成,或者反對孩子做手工,這就明顯是家長的問題。”
王宗平認為,創(chuàng)新功課出現代寫現象,更深層的原因是教育制度沒有完成配套創(chuàng)新。他說,目前學校雖然有這些創(chuàng)新功課,但是診斷并不考,傳統(tǒng)的診斷教育考核標準變化不大,以至于很多家長對手工功課不夠重視。“考核標準不變的話,家長們就很難有督促孩子完成手工功課的動力,他們寧愿在開功課花幾十塊錢到網上找人幫孩子完成功課‘交差’。”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張駿賀陸華東李力可(參與采寫:汪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