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初三物理知識點之內能!物理學是研究萬事萬物道理的一門學科。我們早晨起床使用衛(wèi)生間,照照鏡子就是平面鏡成像,水龍頭是個簡單機械,水箱里充、放水的裝置包含了浮力、簡單機械、壓強、力等知識。正因為物理比較貼近生活,所以對一些邏輯思維差的孩子來說比較難。下面小編為大家的帶來初三物理知識點之內能。
先進節(jié) 分子熱運動
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①擴散: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②擴散現象說明:A分子之間有間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guī)則的運動。
③兩瓶氣體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結論:氣體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④固體、液體、氣體都可擴散,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擴散現象越明顯.。
3、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當分子間的距離很小時,作用力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的距離稍大時,作用力表現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遠,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鏡不能重圓的原因是:鏡塊間的距離遠大于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圍,鏡子不能因分子間作用力而結合在一起。)
第二節(jié) 內能
1、 概念: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分子動能:物質內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而具有的能量。溫度越高,運動越快,動能越大。
分子勢能:由于分子間具有一定距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勢能。
①內能是指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不是指少數分子或單個分子所具有的能。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
②影響內能的主要因素:物體的質量、溫度、狀態(tài)等
(1)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無論溫度高低.(任何溫度下物體的內能都不為零)
(2) 溫度不變時,狀態(tài)改變,內能也會改變,如:水結冰時,質量不變,溫度不變,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放出熱量,導致內能減。
(3)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但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導致內能增大.
(4)內能與分子動能和勢能(微觀)有關,機械能與物體運動的速度和位置(宏觀)有關.
③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同一個物體,溫度升高,它的內能增加,溫度降低,內能減少。2、分子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熱運動。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與溫
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的溫度越低,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就越慢。內能也常叫做熱能。事例:打開香水瓶,滿屋飄香;湯鍋放一勺鹽,整鍋都有咸味;煤炭堆放在石灰墻傍邊幾年后,石灰墻變黑;二氧化氮能夠進入上面的瓶子;硫酸銅和水融合等
分子運動無法直接用肉眼觀察,肉眼能直接看見的運動都不是分子運動,如掃地時的灰塵.
3、內能與機械能的區(qū)別:一切物體都具有內能,但有些物體可以說沒有機械能;內能和機械能可以通過做功相互轉化。
4、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與熱傳遞
(1)做功:①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如如:鉆木取火(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少,如:壓縮的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②實質:機械能和內能之間相互轉化.
(2)熱傳遞: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低溫物體溫度升高、高溫物體溫度降低的過程.
①發(fā)生條件: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②終止條件:物體之間的溫度相同.
③實質:內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
④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熱量用字母Q表示.單位:焦耳,符號:J
高溫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少;低溫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
注意:①做功和熱傳遞都能改變物體內能,即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
②熱量是一個過程量,物體本身沒有熱量,不能說一個物體“有多少”熱量,不能比較物體的熱量大小。只有熱傳遞能討論熱量問題,才說“吸收或放出多少”熱量.
熱量是熱傳遞過程中,能量(內能)轉移的數量,熱量的多少與物體能量的多少、物體溫度的高低沒有關系。
5、溫度、熱量、內能的區(qū)別和聯系
物理量
溫度
內能
熱量
區(qū)別
概念
物體的冷熱程度
能量的一種形式
傳遞內能的多少
分子
角度
分子熱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
分子熱運動動能和分子間勢能的總和
內能通過熱傳遞轉移的量值
形式
狀態(tài)量
狀態(tài)量
過程量
表述詞
“是”多少
“具有”多少
“吸收”或“放出”多少
單位
℃
J
J
聯系
(1)溫度變化,物體的內能變化
(2)傳遞熱量的多少可量度物體內能改變的多少
(3)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內能將改變,但溫度不一定改變,比如 0 ℃的冰變成 0 ℃的水
第三節(jié) 比熱容
1、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用符號c表示,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J/(kg﹒℃)(定義式:「中學物理」內能——知識點或「中學物理」內能——知識點)。
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J。
2、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容
各物質中,水的比熱容較大。這就意味著,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qū)比內陸地區(qū)溫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區(qū)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qū)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qū)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水比熱容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①用水作為冷卻劑或散熱劑;②調節(jié)氣候.如汽車發(fā)動機、發(fā)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fā)熱,通常要用循環(huán)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
3、說明 (1)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種物質的比熱不會因為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質量的多少或溫度變化的多少而改變。
(2)同種物質在同一狀態(tài)下,比熱是一個不變的定值。
(3)物質的狀態(tài)改變了,比熱容隨之改變。如水變成冰。
(4)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不同。
4、熱量公式:Q吸=cm(t-t0) Q放=cm(t0-t)。物體吸收(放出)熱量的多少跟物體的質量、溫度變化量和物質的比熱容有關,跟物體的溫度高低無關.(c 為物質的比熱容,m 為物體的質量,t0為物體的初溫,t 為物體的末溫,Δt 為物體的溫度差.)
注意: (1)要能區(qū)分“升高”、“升高到”和“降低”、“降低到”的不同
(2)熱平衡方程:物體放出的熱量等于被其他物體吸收的熱量,即 Q吸=Q放
小編推薦:
這一期的初三物理知識點之內能小編就介紹到這里,希望對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在此小編祝大家都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用更好的成績迎接一個新的學期,用全新的自己面對人生。更多試題輔導,請撥打免費咨詢電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