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xué)習復(fù)習診斷
點擊預(yù)約→免費的1對1學(xué)科診斷及課程規(guī)劃
意林故事
對“哈佛女孩”說不
《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一炮打響后,《我家笨笨上劍橋》、《輕輕松松上哈佛》、《耶魯男孩》、《牛津圓夢》等“制造天才”的“經(jīng)典”書籍陸續(xù)問世。
然而在對這類書籍的一片叫好聲中,有個5歲的青島小女孩,卻勇敢地站出來,大聲地說不!原來,這個小女孩的媽媽是《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熱心讀者兼身體力行者。按照書中描述的劉亦婷的培養(yǎng)模式,這位媽媽每天都要捧著一本名著,追著女兒,讀給女兒聽。時間長了,小女孩終于忍無可忍,捂著耳朵哭喊道:“我討厭劉亦婷,我再也不想聽名著了!”原本開朗的孩子,性格變得孤僻暴躁,家長不得不求助于醫(yī)生。喜劇變成了悲劇,青島小女孩的哭叫,但愿引起千千萬萬個也正在拼命培養(yǎng)“哈佛女孩”家長的反思——每個孩子是不同的,他們所走過的成長道路肯定也不會相同。
被活活餓死的毛毛蟲
在法國,一位名叫法伯的科學(xué)家做過一個很有名的“毛毛蟲”實驗。
法伯在一只花盆的邊緣上,擺放了一些毛毛蟲,讓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與此同時,在離花盆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它們喜歡吃的松針。由于這種蟲天生有一種“跟隨”的習性,因此只見它們一只跟著一只,繞著花盆邊緣一圈又一圈地爬行。時間慢慢地過去了,一分鐘、一小時、一天……毛毛蟲就這樣兜著圈子。在連續(xù)七天七夜之后,它們饑餓難當,精疲力竭,結(jié)果全都死去了。
在對這次實驗進行總結(jié)時,法伯的筆記里有這樣一句話——“毛毛蟲中如果有一只稍微與眾不同,它們就能馬上改變命運,告別死亡。”
保留自己的個性
狗和狼交了朋友。狗對狼說:“我看過不少文章,據(jù)學(xué)者們考證,動物中較忠誠較勇敢的是狗。我們狗,無論是服務(wù)態(tài)度、戰(zhàn)斗精神,還是工作能力,都是別的動物所不能比的。真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你,他們對你們狼的評價可是非常低的,他們說你們兇殘、暴戾,而且實際很愚蠢。”
狼問:“你們得到那么好的評價,是不是由于你們會看門,會守夜,會向他們搖尾巴,甚至還會搞偵察是嗎?”“我想是的,”狗說,“因為這是實實在在的成績,我們因此感到榮耀。”“我明白了,”狼說,“人的那些評價是以對他們馴服的程度作為標準的。那么,我們寧可得到惡意的評價,而不希望享受你們那些輝煌的榮耀。再見吧,朋友。”
狗是人類要求它怎樣做就怎樣做的動物。當然,它那樣子得到了人類的許多贊揚,但是,它在朋友狼的眼里卻成了沒有個性的人,也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的人。
當然,我們不是說狗一點好處也沒有,狗的忠誠還是要有的,但在忠誠的同時不能失去自己的個性。
同樣,我們做人也要保留自己的個性,不要成為別人使喚的工具。試想,如果你從小就什么事都按照爸爸、媽媽、老師的話去做,長大了還會有自己的個性嗎?做事還會有自己的主張嗎?因此,我們不能按別人的標準來做人。
個性太狂傲往往不容于世
禰衡是魏晉時期的人,年少時就有辯才,為人剛毅傲慢,恃才傲物,不合于時。曹操曾召他做擊鼓的小官,他竟在宴會上當著眾人的面擊鼓罵曹操。后來他又辱罵黃祖,終于被黃祖所殺。
教育不應(yīng)該抹殺個性
曾經(jīng)有一位老師問小孩子:“雪融化后變成什么?”一個小男孩立即回答:“雪融化后變成水。”另一個小男孩想了想說:“雪融化后變成泥土。”有個調(diào)皮的小女孩則回答:“雪融化后變成春天。”先進個小男孩得到助力能力,老師表揚他反應(yīng)快,回答準確。第二個小男孩得到60分,老師責怪他拐彎抹角。小女孩得到的卻是:零分加訓(xùn)斥。
預(yù)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xué)習復(fù)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