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上海

課程咨詢: 400-810-2680

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獲取驗證碼

請選擇城市

  • 上海

請選擇意向校區(qū)

請選擇年級

請選擇科目

立即體驗
當前位置:北京學而思1對1 > 心理咨詢 > 正文
內容頁banner-一對一體驗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

2010-08-25 09:41:56  來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網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從研究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目的和意義展開論述,分析了心理健康與教師個體成長、學習生活及教學工作的相互關系,明確了教師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及其他教師的心理與行為,而且對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筆者充分引用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有關實證數據及相關媒體的個案報道,闡述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現狀,著重論述了幾種中小學教師常見心理問題,從中我們看到:近年來中小學教師已經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fā)人群,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了必須引起全社會高度重視的時候了;然后筆者根據教師健康現狀分析了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社會(職業(yè)特征)、家庭(個體)及學校因素。較后,從五個方面簡要地論述提高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途徑和做法。


  【正文】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師”


  學校是一個由孩子和教師組成的整體,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及其他教師的心理與行為,對于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也有極其重大的作用。本文作者根據自己近9年的教學工作經驗及對有關中小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兩方面材料的學習,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認識。


  1研究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目的和意義:


  心理健康是個體成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研究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就是關心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的體現;同時,由于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所以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研究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積極性的基礎,是一個人全面健康發(fā)展的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完成工作職責的前提條件,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質。許多學者認為,心理健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心理健康的促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有學者指出,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是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與保障,一方面,健康的心理是教師良好身體素質的必要條件,心理上的健康會有效增強身體機能進而促進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師心理健康與其工作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持續(xù)性就密切相關。只有教師處于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積極投入工作,充分發(fā)揮其潛能,因而取得令人滿意的工作效果。?


  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教師心理健康是促進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助力,只有健康心理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健康的孩子。教師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社會性和人格品質的發(fā)展。只有心理積極、健康的教師,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和諧與溫馨的學習氣氛,使孩子心情愉快;相反,如果教師情緒緊張、煩躁、憂郁會產生一種緊張與壓抑的學習氣氛,使孩子惶惑不安;教師存在心理情緒問題及其導致不適宜的教育行為也會直接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過度焦慮、壓抑或抗拒、逆反,進而影響孩子人格、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并極易導致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喪失學習與行為努力的動機與進取心,較終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和效果。還有許多研究表明,教師的心理品質和心理狀態(tài)是其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如果我們忽視教師這一重要的教育因素,而去尋求其他開展心理教育的途徑,其效果會大打折扣。我們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只有發(fā)掘出教師自身的教育因素,才能助力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才能真正把心育工作落到實處。?


  此外,教師心理健康還直接關系到教師能否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因為教師心理健康會直接影響教師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與行為,影響其師生關系、同事關系,而且還會影響其家庭關系、家庭生活氛圍與質量。因此,教師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是教師職業(yè)規(guī)范的需要,更是教師個體發(fā)展和自我追求的需要。教師是人,既然是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失衡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就會產生心理疾病,教師一旦患有心理疾病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對教育事業(yè)不利。由此可見,教師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及其他教師的心理與行為,而且對教師個人工作的成敗、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前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狀況


  近年來,中小學教師已經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fā)人群。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一些心理學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得到大致的答案:


  中國中小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曾采用國際公認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學專業(yè)人士對教師進行檢測,檢測表明:69%的被檢測教師自卑心態(tài)嚴重。另外,嫉妒情緒明顯,焦慮水平偏高等也較為突出;


  1995年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課題組對上海市3055名小學教師進行(SCL-90)量表的診斷,調查結果為: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為48%,其中12%有明顯的心理癥狀,2%較為嚴重,其余有輕度的心理癥狀。


  2000年國家中小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遼寧省內168所城鄉(xiāng)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進行的檢測,結果為:有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屬于中度心理障礙,2.49%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


  上海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一項調查顯示,教師心理疾患檢出率為48%,與一般群體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學教師超出“常模”2人標準差;


  2002年廣州市天河區(qū)舉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講座上,用心理健康診斷量表對在場教師進行診斷,結果顯示:31.51%的教師有輕度心理障礙,12.37%的教師有中度心理障礙,21%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師感到壓力很大,嫉妒情緒、焦慮情緒的出現率也比較高。調查發(fā)現,教師的心理問題癥狀主要表現為抑郁、精神不振、焦慮、過分擔心、有說不出原因的不安感、無法入睡等。


  杭州市教科所曾對市區(qū)30所學校的近2000名教師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表明,有1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76%的教師感到職業(yè)壓力很大,其中男教師的壓力大于女教師,畢業(yè)班教師和班主任的壓力大于非畢業(yè)班和非班主任教師。


  北京市也曾對500余名中小學教師的調查顯示,近60%的教師覺得在工作中煩惱多于歡樂,70%的教師有時忍不住要生氣發(fā)火,教師中普遍存在著煩躁、憂郁等不良情緒。


  也有個別學者親自進行了實證調查,發(fā)現本地的教師中有強迫癥狀的10.3%,有偏執(zhí)心理的8.82%,有人際關系敏感的8.33%,有軀體癥狀的7.3%,有抑郁的6.88%,有敵對情緒的5.88%,有睡眠障礙的5.39%,并指出,教師的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憂郁化以及偏執(zhí)傾向都比一般人群要高,具體表現為一些教師有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與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也有學者專項研究了中小學骨干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表明:中小學骨干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普通教師,其心理問題檢出率為10.4%;中小學骨干教師在強迫癥狀、恐怖、精神病性三項得分極顯著高于全國成人常模,在人際關系敏感因子上,顯著低于全國成人常模,在敵對因子上則極顯著低于全國成人常模。也有學者針對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進行了專題研究,其結果是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44.2%,并認為小學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存在的,主要集中在軀體化、憂郁、敵對和焦慮四個方面。?


  上述結論的差異,盡管可能與樣本差異有關,也可能與地區(qū)差異有關,而且用檢出率來判定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不是十分理想。但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的部分教師的確存在著不健康的消極的心理問題,這與教師職業(yè)對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等級要求形成了尖銳的矛盾。而且,人們通過對大量體罰事件的剖析所示,絕大多數體罰并不是由于教師的師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師心理壓力過大,焦慮過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造成的,換言之,是由于教師心理問題所帶來的。

文章下長方圖-作文精選
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
*我們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電話聯系
側邊圖-1對1寒假